画像机器人
科学原理
画像机器人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视觉处理技术,将人像转化为机器人可以识别的坐标点,再由高精度机械臂完成画像工作。本展品通过观众与机器人的互动体验,向观众展示视觉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操作说明
1.点击触摸屏上的“屏显模式”按钮。2.选择触摸屏上画像模式。 3.按照屏幕及语音提示,在摄像头前拍照后点击“确定按钮”。 4.耐心等待并观看机器人绘画过程。
扩展阅读

链子水车
链传动是应用较广的一种机械传动,由链条和主、从动链轮组成,链轮上有特殊齿形的齿,依靠轮齿和链节的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声音传导
科学原理: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界声波的振动被耳廓收集,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操作说明: 1.观众可拍打耳道口产生声音,观看耳膜振动与LED灯带演示的声音传导路线; 2.操作触摸屏了解相关科普知识。 3.拖动屏幕游戏中的器官组件,放于对应位置,规定时间内正确完成则提示操作成功。

捕蝇草
科学原理 食虫植物是指具有吸引、捕获、杀死并消化昆虫或其他动物的能力的植物。捕蝇草便是其中的一种,其叶片上长有许多细小的触角。一旦有物体碰到捕蝇草,叶片会自动收拢并将外来物体包夹于其中。该类植物有500多个不同的种类,其食性从昆虫到微小水生有机体,不一而足。 操作说明 展项通过机电配合的方式,将著名的食虫植物捕蝇草的捕食过程展示在小朋友的面前。1.小朋友用手触摸叶片中间部位,体会一下植物是怎样吃掉昆虫的。过几秒钟,叶片打开,小朋友们再将手收回来;2.观看多媒体视频,了解捕蝇草是如何捕食小昆虫的。

纳米瓷盘
利用纳米技术开发的纳米陶瓷材料强度、韧性和超塑性大幅度提高,克服了工程陶瓷的许多不足,并对材料的力学、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等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为替代工程陶瓷的应用开拓了新领域。

光的减色法
科学原理 复色光中减去一种或几种单色光,呈现另一种颜色的成色方法称为减色法。色料或物体成色是因为吸收(或减去)了白光中的某些色光。色料混合时,因每种色料在混合前均减去了白光中的某些色光,混合后又可以减去某些色光,因此最后呈现的色光被减弱。 减色法的三原色为: 黄色,品红,青色。按照减色法混合原则,白色包含了所有颜色,只要从白色中去除了某一种或几种颜色,那么我们能观察到的就是剩下的那些颜色的混和。例如:红色=白色-青色; 蓝色=白色-黄色; 绿色=白色-品红。 操作说明 1. 将各种色板放在白光展台上; 2. 把不同颜色的色板叠加在一起,观察重叠部分的颜色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