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机器人

画像-1.jpg

科学原理

 画像机器人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视觉处理技术,将人像转化为机器人可以识别的坐标点,再由高精度机械臂完成画像工作。本展品通过观众与机器人的互动体验,向观众展示视觉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操作说明

1.点击触摸屏上的“屏显模式”按钮。2.选择触摸屏上画像模式。 3.按照屏幕及语音提示,在摄像头前拍照后点击“确定按钮”。 4.耐心等待并观看机器人绘画过程。

14

扩展阅读

气流投篮

小球漂浮在投篮器喷出的气流里,上喷气流冲击球体不让它落下来;当小球偏离气流时,周围的空气就会把他推回到气流里。因为周围的空气速度小,压力大,而喷出气流速度则较大,按照伯努利原理:气流速度快,气压就低,小球就被“束缚”在喷出的气流中。对准篮筐,调好角度,加大气流速度,气流就会带动小球奔向篮筐。 操作方式 1.将球放入出风口上,按下按钮; 2.转动把手将球对准篮筐,观察球的运动。

静电碰碰球

科学原理: 展品由中心电极、金属小球、接地的金属板三部分构成。当按动按钮时,中心电极带正电,由于静电感应,金属小球靠近电极一侧带负电荷,远离电极的一侧带正电荷。中心电极对负电荷有吸引力,对正电荷有排斥力。由于负电荷离中心电极距离更近,所以吸引力大于排斥力,金属小球就会滚向中心电极。当金属小球与中心电极碰撞时,负电荷被中和,此时金属小球带正电,由于同性相斥,金属小球远离中心电极。当金属小球与接地的金属板碰撞时,正电荷被导入地下,此时小球又恢复电中性,如此往复。这件展品向观众展示了感应起电、接触带电以及静电所具有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 操作说明: 按动按钮,观察小球的运动。

反应测试

科学原理: 人体神经系统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大脑从感官获取信息,经过处理后指挥运动系统付诸行动有一个时间过程,形成了反应时间。 操作说明: 按动仪器中心开始按钮,其余灯光就会无规则闪亮,将点亮的灯光拍灭,数码管先后显示总时间和平均反应时间。

网筒

色彩鲜艳的像彩虹一样外形的筒。

立体错觉画

科学原理: 在较近的距离(立体视觉范围)内观察展项时,并不会出现“幻觉立方体”视错觉。只有当观察的距离比较远的时候,就会由于立体视觉效应的减弱乃至消失而产生“幻觉立方体”视错觉。 操作说明: 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和距离仔细观察,了解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