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机器人
科学原理
画像机器人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视觉处理技术,将人像转化为机器人可以识别的坐标点,再由高精度机械臂完成画像工作。本展品通过观众与机器人的互动体验,向观众展示视觉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操作说明
1.点击触摸屏上的“屏显模式”按钮。2.选择触摸屏上画像模式。 3.按照屏幕及语音提示,在摄像头前拍照后点击“确定按钮”。 4.耐心等待并观看机器人绘画过程。
扩展阅读

沿面放电
科学原理:顾名思义,就是当为电极加压时,产生的放电现象会沿玻璃表面进行,通过电压的调节,可看到不同的放电现象。玻璃管中间的电极由于电压聚集了大量电荷,内部表面空气被电离,形成了多条沿固体和空气交界面的气体放电通道,从而产生了这种奇特的效果。操作说明:工作人员操作演示。

电磁加速器
科学原理: 空心线圈通电会产生磁场,对铁磁物质的钢球产生牵引力,使球前行加速,当钢球到达线圈中间前,切断线圈电源,电磁力消失,钢球依靠惯性继续前行,直至接近第二个线圈。第二个线圈通电,产生磁场的牵引力,钢球在磁场牵引力作用下以更快的速度继续前行,依次类推,钢球在圆形轨道中运动,受到磁场牵引力的作用加速,越来越快。 操作说明: 参与者按下按钮,观察钢球的运动速度,每经过一个线圈都会有一个加速。

机器人大舞台
科学原理 机器人大舞台主要由两台机器人大舞台主要由两台NAO机器人与八台双足舞蹈机器人组成。机器人大舞台能够实现机器人跳舞、人机互动等功能。NAO机器人拥有讨人喜欢的外形。并具有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和情感智商,从而实现和人亲切的互动。同时NAO机器人还能如同婴儿一般拥有学习能力,拥有愤怒、恐惧、悲伤、幸福、兴奋和自豪等多种情感。NAO机器人还可以通过学习身体语言和表情来推断出人的情感变化,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更多的人,并能够分辨这些人不同的行为及面孔。

弹球入洞
认识水的巨大能量,以及数学中概率的知识。

银珠落玉盘
本展项为主要展示机械原理、并结合能量转换和相关运动知识内容的综合性展品。主要包括:四组钢球输送装置,分别采用皮带、螺旋、链条和齿轮机构;八组钢球下落装置,分别实现钢球的轨道下落、溅落、抛落、缓落和延时下落;展品顶部和底部设置有两个透明接球盘,顶部接球盘类似“万有引力”展品,有四个漏斗型落球孔,各自对应不同的钢球下落装置,底部接球盘将钢球分别导入四个输送装置入口;沿钢球下落轨道安装有各种可撞击发声的小型乐器,如铃铛、响木等。转动手轮,输送装置将钢球运送到顶部接球盘中,钢球沿漏斗状曲面做椭圆运动,随机进入不同的下落装置,沿途叮叮当当,恰如银珠落玉盘,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