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
科学原理
自由落体定律: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它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也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物理模型。展项中的一组玻璃管处于真空状态,而另一组玻璃管充满空气,当物体下落时观察两组玻璃管中不同物体的下落速度。
操作说明
1.按动按钮,使竖直的透明管旋转180度;
2.当透明管内的铁球和羽毛处于管子的上端时,等待3秒钟后,对比观看管内两组物体下落的速度。
扩展阅读

螺旋滑梯
通过弯曲管道,小朋友从上面滑落下来,充满乐趣。

万丈深渊
科学原理 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镜面反射是反射波(电磁波、戒声波,水波)有确定方向的反射;其反射波的方向与反射平面的法线夹角(反射角),和入射波方向与该反射平面法线的夹角(入射角)相等. 且入射波、反射波,及平面法线同处于一个平面内。

远视与近视
科学原理: 眼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视网膜上的物像应该是倒立的。可是我们平常看见的任何物体都是正立的。这个与“经验规律”发生冲突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大脑皮层的调整作用以及生活经验的影响。远视是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近视是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 操作说明: 1.转动转盘切换“晶状体”,通过按钮切换“近景”、“远景”;观察不同“晶状体”在眼球上的成像有什么区别? 2.点击屏幕上的按钮进行选择,缓慢移动滑竿位置,看视网膜上的图像有怎样的变化?

柔和电击
科学原理: 人体是有一定电阻的导体,当人体作为电路的一部分构成回路时,就会有电流通过,从而引起触电电击。如果电流极小,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实验资料表明,不同的人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也是不同的,成年男性平均约为1.1毫安,成年女性约为0.7毫安,这一数值称为感知电流,这时人体由于神经受刺激而感觉轻微刺痛。 操作说明: 1.参与者将一只手放在电极上,另一只手摇动手柄发电; 2.随着摇动速度的加快,体验电击的感觉。

静电转轮
科学原理: 转轮可绕中轴自由转动,当转轮通上高压后,尖端处的电荷面密度最大,尖端附近的电场最强,强电场使尖端附近空气中残存的离子发生加速运动,被加速的离子与空气分子相互碰撞,使空气分子电离,产生大量新的离子,与尖端电荷异号的离子受吸引而趋向尖端,最后与尖端上电荷中和;与尖端电荷同号的离子受排斥而飞向远方形成“电风”,即电离的气体流,因此尖端放电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推动转轮转动。 操作说明: 按动按钮,观察转轮转动,了解静电特性。